立秋节气养生

发布时间:2024-08-07

每年的8月7-9日为二十四节气中的立秋,此时太阳到达黄经135度。

立秋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,也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三个节气。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记载:“立秋,七月节。立字解见春。秋,揫也,物于此而揫敛也。”秋,代表着禾谷成熟;揫,意思是秋气带来风吹木叶声,象征着万物渐而聚敛。《管子》曰:“秋者阴气始下,故万物收。”随着季节的变换,万物从繁荣茂盛逐渐走向萧瑟成熟。

   古人将立秋分为三候:“一候凉风至,二候白露生,三候寒蝉鸣。”立秋时节阳气渐收、阴气渐长,由阳盛逐渐转为阴盛。《黄帝内经·素问·上古天真论》云:“上古之人,其知道者,法于阴阳,和于术数,食饮有节,起居有常,不妄作劳,故能形与神俱,而尽终其天年,度百岁乃去。”

饮食方面

饮食有节生津润肺

   管子》中记载:“秋者阴气始下,故万物收。”

时下正值夏秋的过渡期,人体阳气自立秋开始慢慢内收,人体的活动以及饮食也开始逐渐“收敛“,饮食上多吃酸甘之品以敛脾肺。

   “春夏养阳,秋冬养阴”。随着秋气渐浓,夏天过多的汗液消耗,多少会有点伤津耗气,因此立秋后要开始注意滋阴润肺,多吃银耳、百合、麦冬、玉竹等清润之品,少食生冷食物以顾护脾阳。

此外末伏“秋老虎”很猛,所以防暑祛湿依然是这个节气期间养生主题。祛暑不妨多喝山楂乌梅山楂汤、乌梅绿豆人参汤等。

起居方面

起居有时顺应阴阳

   在秋季,人们要规律作息,与天地保持和谐。《黄帝内经·素问·四气调神大论》曰:“秋三月,此谓容平,天气以急,地气以明,早卧早起,与鸡俱兴。”秋季天气清肃,秋风萧瑟,草木凋落,万物呈现衰败的景象,昼夜温差大。因此,人们应早睡早起,收敛宣散的神气,缓解秋季肃杀之气对人体带来的伤害,使人体与秋气达到相对的动态平衡。

   《黄帝内经·素问·生气通天论》曰:“故阳气者,一日而主外,平旦人气生,日中而阳气隆,日西而阳气已虚,气门乃闭。”一日之中,晨起阳气渐盛,此时人们适宜锻炼身体,如练五禽戏、八段锦等,吸收天地之精气,强壮体魄。此外,坚持晨跑是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,立秋过后尤为适宜,慢跑不仅可以锻炼肺功能,增强肺活量,还可以提高新陈代谢。

   俗话说:“春捂秋冻,不伤杂病。”春为少阳,春季应顺应阳生阴长的规律,不要过早脱去棉衣,以免受凉;秋为少阴,秋季应顺应阳杀阴藏的规律,不要急着添加衣物,适当地使机体接受寒气的刺激,反而可以增强机体的耐寒能力,使之更好地适应寒冷的冬季。

情志方面

调畅情志使志安宁

   肺应秋,肺在志为忧,悲则气消,故而忧愁悲伤的情绪极易耗伤肺气,使肺气受损,气机失调,轻则卫外功能减弱,出现感冒、咳嗽等疾病;重则呼吸功能失常,出现胸闷、气喘、头晕等症状。因此,秋季人们应注意调畅情志,保持心情舒畅。《黄帝内经·素问·上古天真论》曰:“恬惔虚无,真气从之,精神内守,病安从来。”    

秋季属寒热交替的节点,立秋节气又为秋季的起点。因此,秋季养生应从立秋节气开始,以平常心面对,适应自然,避其邪气,做到“虚邪贼风,避之有时”,调摄精神,形神共养,饮食有节,劳逸结合。